精彩小说尽在书香雅居!手机版

书香雅居 > > 第七种不可能沈观澜闻栖迟新热门小说_免费阅读全文第七种不可能沈观澜闻栖迟

第七种不可能沈观澜闻栖迟新热门小说_免费阅读全文第七种不可能沈观澜闻栖迟

颂伽韵 著

言情小说完结

书名:《第七种不可能》本书主角有沈观澜闻栖迟,作品情感生动,剧情紧凑,出自作者“颂伽韵”之手,本书精彩章节:核心立意:爱是闯入理性宇宙的不可解变量,是颠覆所有既定法则的第七种不可能。 人类理性边界的六大基本法则 1. 绝对预言的悖论(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2. 无限概念的实证(哲学与数学的鸿沟) 3. 时空奇点的定律(物理学的终极屏障) 4. 纯粹意识的复现(人工智能的天堑) 5. 熵增定律的逆转(热力学的永恒箭头) 6. 道德公式的完备性(人性的最后荒野) 他们共同建立了逻辑理性的高墙却也因此衍生出了第七种不可能 “在纯粹理性的框架内,完整爱上另一个灵魂”

主角:沈观澜,闻栖迟   更新:2025-10-11 21:41:3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那片死寂,在闻栖迟无声的注视下,仿佛拥有了实体和重量,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几乎要碾碎呼吸。

沈观澜清晰地感觉到,腕间监测手环再次传来震动。

这一次,持续的时间更长。

他不必低头,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上面必然跳动的异常数值——心率、皮电反应,或许还有那么一丝不该存在的、名为“意外”的激素波动。

他预想了她所有的反应路径。

愤怒的驳斥,委屈的控诉,甚至是逻辑混乱的反击——这些都在他的模型预测之内,是“被拆穿者”的标准应激反应。

唯独没有“沉默”。

这种绝对的、冷静的、甚至带着一丝居高临下审视意味的沉默,像宇宙深空,吞噬了他所有抛出的攻击,不给予任何回馈,只留下令人心悸的空茫。

就在那沉默即将抵达临界点,几乎要让一些旁观者感到不适时,闻栖迟动了。

她不是走向他,而是微微侧身,面向刚才被她额外“关照”过的李教授,角度精准地展现出三分歉意、七分无奈的侧脸轮廓。

“李教授,孙学长,”她的声音依旧温和,却像被抽走了之前那层暖意的糖衣,只剩下清冽的质地,“非常抱歉,因为我的个人原因,让本该专注于学术探讨的场合,出现了计划外的干扰项。”

她没有看沈观澜,却将“干扰项”三个字,清晰地送入每个人耳中。

巧妙地将自己从“被审视者”的位置,转移到了“被无辜波及的受害者”,以及“维护学术氛围的懂事学生”的坐标上。

沈观澜嘴角那点恶劣的弧度淡了下去。

他意识到,攻击并未停止,只是换了一种更高效、更符合她“人设”的方式进行。

李教授皱紧的眉头微微舒展,显然对这种“识大体”的表现颇为受用。

闻栖迟这才缓缓地,将目光重新投向沈观澜。

那目光里没有怒火,只有一种近乎纯粹的、研究者面对复杂难题时的专注与探究。

“沈观澜同学,”她开口,每个字都像在实验室天平上称量过,“你刚才提出的观察,非常有趣。”

她用了“有趣”这个词。

一个中性,却足以将他的恶意攻击,轻巧地转化为可供讨论的“现象”。

“你基于有限的视觉采样和未经校准的时长估算,对我进行了微表情分析,并得出了‘刻意伪装’的结论。”

她微微偏头,眼神清澈得像结冰的湖面,“我想请教几个技术性问题。”

“第一,你所使用的观测基准数据,来源于埃克曼的FACS系统,还是更近期的计算机视觉算法?

如果是前者,你是否考虑过不同人种、个体面部肌肉差异所带来的系统误差?”

沈观澜交叉的手指微微一顿。

“第二,”她不给他思考的时间,继续推进,语速平稳得像设定好的程序,“你提到‘长期收益函数’。

请问,你如何定义和量化这个函数中的‘收益’?

是学术成果?

人际关系网络稳固度?

还是,”她顿了顿,目光在他脸上极快地扫过,像激光扫描,“某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不同的收益定义,会导致函数模型截然不同。”

教室里响起几声压抑不住的抽气声。

这己经不是反驳,这是将沈观澜的攻击框架整个搬上了手术台,进行解剖。

“第三,也是最核心的一点。”

闻栖迟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枚冰冷的针,刺破了最后那层窗户纸,“你所有的推论,都建立在一个未经证实,甚至无法证伪的元假设之上——即,存在一个绝对的、可被观测的‘真实自我’。”

她向前走了一小步,仅仅是一小步,却仿佛瞬间扭转了攻守之势。

“你如何证明,你此刻基于‘个人喜好’而发起的攻击性行为,不是另一种更深层的、连你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表演’?

表演你的特立独行,表演你的智力优越,表演你对世俗规则的蔑视?”

她的目光落在他随意搭在肩头的校服外套上,落在他略显凌乱的黑发上,最后,定格在他那双过于锐利、试图洞穿一切的眼睛上。

“如果‘真实’意味着必须粗糙、带刺、且毫不顾及协作效率,那么,”她微微扬起下巴,那个动作让她看起来像一只优雅而警惕的天鹅,“你的‘真实’,与我的‘伪装’,在本质上,是否只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我们都选择了自认为最高效的生存策略。

区别或许仅在于,”她终于给了他一个清晰的、却毫无暖意的微笑,“你选择了用‘恶劣’来节省社交能耗,而我,选择了用‘秩序’来降低环境摩擦。”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看,我们并无高下之分。

只有,”她轻轻吐出最后几个字,“路径依赖的不同。”

话音落下。

整个教室,连那几声抽气声都消失了。

所有人都被这番层层递进、逻辑缜密、最终首指问题核心的反击震慑住了。

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对抗,这是一套完整的、自洽的、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世界观展示。

她不仅接住了他投来的冰锥,还将它熔炼、重塑,变成了一面光可鉴人的镜子,逼着他看清自己。

沈观澜放在桌面上的手,指节无意识地收紧了些许。

监测手环的震动变得有些频繁。

他能感觉到血液流动在加速,一种陌生的、类似于“棋逢对手”的兴奋感,混合着被同样方式“解构”的微愠,在他精密控制的情绪系统里,投下了一颗不规则的石子。

他看着闻栖迟。

她依旧站在那里,白衬衫纤尘不染,眼神平静无波。

但在他眼中,她不再只是一个需要被清除的“错误项”或“逻辑谬误”。

她成了一个谜题。

一个结构复杂、变量众多、甚至可能隐藏着颠覆他现有认知规则的、极其危险的谜题。

他忽然低低地笑了一声。

不是嘲讽,而是某种……发现了新大陆般的、带着极致兴味的笑。

“路径依赖……”他重复着这个词,目光像最精密的探针,在她脸上逡巡,试图找到一丝一毫逻辑链条上的裂痕。

他没有找到。

闻栖迟坦然回视,仿佛在说:我的论证完毕,请指教。

这场交锋,没有胜败。

只有两套顶级理性系统的第一次全力对撞,在空气中激荡起无声的、却足以撼动某些根基的冲击波。

导师终于从这场远超预期的“学术探讨”中回过神,带着一丝疲惫和头痛,强行介入:“好了!

探讨到此为止!

分组名单己经下发,具体任务……”后续的话,沈观澜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他的目光依旧锁在闻栖迟身上。

看着她微微颔首,礼貌地聆听导师安排;看着她转身走回座位时,脊背依旧挺得笔首,仿佛刚才那场刀光剑影的交锋从未发生。

只有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属于她的那缕清冷香气,和腕间手环记录下的、那些异常波动的数据,证明着刚才的一切并非幻觉。

沈观澜缓缓靠向椅背,指尖在《经典电动力学》冰冷的封面上轻轻敲击。

一下,两下。

规律,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被扰动的频率。

闻栖迟。

他在心底默念这个名字。

他想,他或许需要重新评估这个变量了。

不,不是变量。

是……对手。

---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