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书香雅居!手机版

书香雅居 > 言情小说 > 一品名臣之路短剧全集

一品名臣之路短剧全集

春日忆乐 著

言情小说连载

“春日忆乐”的倾心著姜勉颜真卿是小说中的主内容概括:我爹风养的外室生了个儿颇为宠我娘为争日思夜却生下我这个女六年外室的儿子考上童竟带人找上门张口就要做平妻、入族没人知他是这本书的男而是穿书来1我睡了许突然一阵天光袭有人在我的屁股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我张嘴正欲骂发出的声音却变成了幼儿惊天动地的啼哭一道略显年迈的女声道: 夫不好是个女娃有妇人虚弱的嗓音自我头顶传来: 我已经诞下...

主角:姜勉,颜真卿   更新:2025-06-11 20:32:1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爹风流,养的外室生了个儿子,颇为宠爱。

我娘为争宠,日思夜盼,却生下我这个女娃。

六年后,外室的儿子考上童生,竟带人找上门来,张口就要做平妻、入族谱。

没人知道,他是这本书的男主。

而我,是穿书来的。

1

我睡了许久,突然一阵天光袭来,有人在我的屁股上狠狠拍了一巴掌

我张嘴正欲骂娘,发出的声音却变成了幼儿惊天动地的啼哭声。

一道略显年迈的女声道: 夫人,不好了,是个女娃

有妇人虚弱的嗓音自我头顶传来:

我已经诞下三个姐儿,府中多少妾室对我虎视眈眈,若这胎是姐儿的消息传出去,林嬷嬷,姜家焉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老妇声音略带哭腔: 可不是吗,大爷常年居外,从不管内宅之事,只管一房一房的小妾往里抬,可真是苦了您与三位姐儿了。

……

一阵沉默后,女子突然将我抱起来,往嬷嬷怀中一塞,狠狠心,道:

那便按照我说的去办

林嬷嬷惊骇片刻,最终沉沉叹了口气。

紧接着,她在我的屁股墩上又掐了把。

成功听见我中气十足的号叫后,她强做喜笑颜开的神色,出门便高喊道:

恭喜夫人诞下小少爷,足有七斤六两,母子平安

阖府上下热闹起来,连声说着: 恭喜恭喜

出了月子后,我娘抱着我央求阿爷给我取名字。

我爹并不在意我娘。

坐月子期间,也只来瞧过她两次。

但这个家是我阿爷做主,我娘求他取名,是想让他多疼惜我这个长房嫡孙。

阿爷自嬷嬷怀中接过我。

见我唇红齿白,生得明媚,微微一笑,开口道:

这孩子瞧着是个有福气的,便叫姜钰吧,如珠似玉。

正在喝奶的我没绷住,就这么 yue 了出来。

大脑里不断浮现姜钰两个字。

再联想这些时日,从我那个娘口中听到的只言片语。

串起来后,顿时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几日张不开的眼睛立马便瞪大了。

妈的,我这不是普通的穿越。

我这是赶上时髦,穿书了

2

我竟然从现代的女博士,穿成了这本言情小说里的女炮灰

这本小说的男主叫姜勉,岁之前,是姜家大爷,也就是我爹的私生子。

他自小聪慧,岁便考上童生,很是出风头。

姜家三代经商,满身铜臭,谁不羡慕读书人?

于是我爹把姜勉带回姜家,要抬外室为平妻,让姜勉入族谱光耀门楣。

我娘自是不情愿。

但奈何姜勉过于优秀,哄得我爹心花怒放,这平妻终究是抬了。

此后,我娘郁郁寡欢,在我两岁时撒手人寰。

独留原身和三个姐姐,在继母手下受磋磨。

但我虽是女扮男装,好歹也是嫡子。

若瞒得好,日子总归不会差到哪去。

可原身是个蠢的,居然爱上了姜勉,主动暴露女儿身。

结果可想而知。

原身被姜家所有人厌弃,沉塘而死。

想到这个下场,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再看阿爷的目光,带着几分热切。

这是金大腿,必须要抱好。

原身爹再如何混不吝,这姜家还是老爷子说了算。

思及此,我主动朝阿爷那边拱了拱。

我娘见状,惊喜道: 钰哥儿这还是第一次这般亲人呢,可见是喜欢爹取的这个名字

阿爷坐在上侧,难得给了个眼神。

姜家往上数三代都是睁眼瞎,唯独他曾经考上了秀才,取的名儿自然是好的。

钰哥儿这么识货,莫不是个读书的苗子?

阿爷看我的目光顿时和善了许多。

3

姜家人丁兴旺,姜老爷子底下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只有我爹和大姑是嫡出的。

我是大房唯一的儿子。

自是受尽宠爱。

就连我常年在外经商的爹,也马不停蹄赶了回来,拉着我娘好一番温存。

我爹走后,我娘更加坚定了要瞒天过海,让我一直女扮男装的决心。

好在我年岁小,凡事都有我娘和林嬷嬷亲力亲为。

而我爹和姜老爷子,大部分时间又在外经商,极少回家。

因此我的身份就这样被瞒了下来。

就这般长到一岁。

我已经学会了蹒跚走路。

没办法,虽身子是小孩,但内里的灵魂已经近三十,这些东西于我而言就是小儿科。

满岁酒那天,我爹和姜老爷子难得回来。

正红色的布上,铺着好些东西。

我一眼扫去,离得最近的是些金银珠宝,最远处是笔墨纸砚。

老爷子就站在一册书后面,期待地看着我。

我迈着摇摇晃晃的步子,兴冲冲地往前走。

原书男主姜勉之所以能入族谱,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岁就考上童生。

这在整个乌水县都是数一数二的。

因此姜家极为重视他。

在前期他羽翼未丰时,给予了很多助力。

别看姜家是商户,这些年走船经商,结识了不少人脉。

与其便宜了姜勉,不如给我。

我直愣愣就朝着老爷子身前的那本《三字经》而去。

然后在老爷子激动的目光下,牢牢将书抱在怀里。

与此同时,含糊不清地朝他喊: 爷、爷……

4

这可不得了了。

一岁会走路的孩童不少。

但一岁会走路还抓了本书甚至张口喊人的孩童,可是十分稀奇

老爷子当即把我抱起来,红光满面,连声喊道: 好好好

我娘和林嬷嬷对视一眼。

纷纷上前说吉利话:

钰哥儿连娘都没喊过呢,可见与老爷您是亲近的

咱们姜家这些年,还没哪个抓阄抓本书呢,钰哥儿莫不是要考状元

呀,那老爷岂不是状元的爷爷了。

我爹笑得眼不见眼的: 这么说,那我就是状元爹了

抓阄宴后,姜老爷子明显重视我起来。

他不再出门跑商,而是开始亲自教养我。

用他的话说,便是: 姜家好不容易得了个读书的苗子,可不能叫其他人带歪了。

我娘起初还担忧。

后来见没出什么事,便放了心去。

冬去春来,我长到两岁。

这在古代已经是可以启蒙的年纪了。

那日我晨起,被我娘送到老爷子的住处。

他坐在堂上,面前摆着本书,目光炯炯地朝我招手:

钰哥儿,你过来。

我乖巧爬上座椅,顺带扫了眼面前的书。

是《三字经》。

老爷子莫不是想给我启蒙?

我心下笑起来,两岁还是懵懂无知的年纪,他未免太心急。

若我是原身,可注定要叫他失望了。

老爷子指着书本,带着三分忐忑三分紧张四分期待地道:

钰哥儿乖,跟着阿爷念,若念得好了,阿爷带你买糖糕吃。

一番诱哄下,我坐直了身子。

老爷子咳了咳,道: 人之初,性本善……

我奶声奶气地跟着念: 人之初,性本善……

虽口齿不清,但音和调都对上了。

老爷子拍了拍手,夸我两句,又接着往下念。

一个早晨,我俩便他读一句,我读一句,接着他连读两句,我连读两句,他连读三句,我连读三句中度过。

不知不觉,一上午便过。

老爷子瞧我的目光也越发稀罕。

好好好,姜家列祖列宗在上,我们家终于出了个神童了

5

不日,姜家嫡长子是个神童的消息,在小小的乌水县不胫而走。

老爷子花了五日教会我《三字经》后,便带着我到处炫耀。

我孙子五日便学会了《三字经》

什么?你不信?不信你便考考他,若是答不上来,我叫你爷爷

……

于是,一堆妄想做我爷爷的爷爷的老人,排着队来考校我。

但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我不光能背,还背得流利,他们随意道上一句,我便能迅速接出下一句。

一时间,我神童的名声更甚。

这日,老爷子教完了我认字,见我学得飞快,忍不住又带着我出去炫耀。

席间有个老秀才,见不得老爷子这么嘚瑟,嗤笑道:

字还没一撇呢,就敢自称神童,可知人外有人?

说着,他拉来个四岁的小童,指着他对老爷子说:

这是我的得意门生,比你那孙子来,也丝毫不差,敢不敢让他们比一比?

老爷子自是不服,嚷嚷着比就比。

这是我和姜勉的第一次见面。

他不愧是男主。

才四岁便初见不骄不躁的性子。

但比起我这个现代灵魂来,还是差得远了些。

最后的比试自然是我赢了。

甚至老秀才提了些《千字文》里的知识,我也对答如流。

一时间,老爷子顾不上跟秀才怄气,惊喜地问我:

我还未曾教你《千字文》,你是如何答出来的?

我宠辱不惊,含笑道:

您庶务在身,忙时我便自己看书,看着看着便记下了。

席间一阵唏嘘。

一道晦暗不明的目光遥遥落在我身上。

我隔着张桌子,朝姜勉点了点头。

他的脸色很难看。

也是,他如今才四岁,但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虽身世见不得光,但我爹给的钱不少,他身边人谁不是捧着他?

只在我这碰了次壁,就脸色难看得很。

殊不知这只是开始呢。

6

自那日起,我和姜勉便总被人拿出来比较。

譬如他看了什么书,我习了什么字,成为不少文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老爷子也多有听闻。

托我的福,他现在对姜勉可是厌恶得很。

听闻那小儿的娘亲养在外室,身世不详,呵,不过是个私生子罢了,还比你年长两岁,竟妄想同你做比较?

我的孙儿是文曲星下凡,日后可是要做状元郎的

我闲散烹茶,淡淡地扫他一眼。

若他知道自己口中这上不得台面的私生子,是书中他捧在手中宠溺的孙儿,不知又作何感想。

比来比去,四年过去,我俩也没分个胜负出来。

我六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这四年里,老爷子深感自己没本事再教我,四处为我寻夫子。

但寻来寻去都不怎么满意。

用他的话说,我是文曲星,是状元郎,寻常夫子哪有资格教我?

不是误人子弟吗

这般下去,没等到我找到夫子,姜勉倒是先找到了。

对方是县令的弟子,姓方,年仅二十五岁便高中举人。

偶遇姜勉,大为惊喜,觉得是个可塑之才,当即就收为弟子。

如今正在准备会试,若不出意外,应是能考中的。

拜师宴在县令府举办。

身为乌水县第一商户,老爷子自然带着我出席。

姜勉穿着天青色袍子,与他新认的老师站在一起,如两棵青松般,叫人无比眼热。

席间不乏有人认出了我。

便酸溜溜道:

乌水县可再找不出比方举人更厉害的人物了

从前你二人也算不分伯仲,可如今姜勉拜了方夫子为老师,日后可就要甩你一大截咯。

要我说,姜老头子,你不如备些厚礼,带着你孙子去拜访下方举人,求一求他,将你孙子也收了去?

这话正好落入姜勉耳中。

这些天他娘一个劲给我爹吹枕边风,若他考中童生,进姜家族谱是迟早的事。

再加上如今拜了方举人,自是风光得意,看我的目光也倨傲了不少。

夫子说,他此生只收我一个徒弟。

席间人自是惊愕。

关门弟子,还是唯一,可见他颇有才学,深受方举人的喜爱。

阿爷气得酒都不喝了,嚷嚷着要给我找个比方举人好一百倍的老师。

这一找就找到了二月份。

老师没找到,县试倒是要开始了。

7

县试是童生试的第一关。

往后有府试和院试,都考过了才算童生。

姜勉便是今年,一举考上童生,且还是案首。

然后被风风光光地接回了姜家。

姜老爷子也替我报了名。

不过他倒是没对我抱什么希望。

只叫我去试试水,考不上也没关系。

毕竟我才六岁,不丢人。

其他商户闻言却戏谑道:

县试要考股文、试帖诗和策论等,你不会以为背些三字经百家姓便能考中吧?

姜勉虽在背书上不如你孙子,但有方举人教导,应试肯定不成问题,况且这些时日方举人对姜勉赞赏有加,直夸他诗作得好,你孙儿拿什么和人家比?

就是,日后差距可就越来越大咯。

阿爷气得很,不耐烦道: 去去去,钰哥儿才六岁,笔都握不稳呢,你瞎比较什么?

事实上,我不光握得稳笔。

还写的一手非常漂亮的字。

阿爷初见我写字时便惊为天人。

殊不知我在现代就是搞文学这块的,临摹了十几年的颜真卿。

哦,这个时代似乎没有颜真卿。

回府后,院子里传来压低的争吵声。

没过多久,我爹铁青着脸,摔门而出。

我娘倚在门边,暗自垂泪。

如今姜勉在乌水县名气越发大,考上童生是板上钉钉的事。

我爹是想将他接回来,拿这事跟我娘摊牌了。

毕竟谁不想有个天才儿子?

见我进门,我娘抱着我哭:

钰儿,虽说你只是下场试水,但也要争气才行,娘和你三个姐姐就全指望你了。

县试不算严格,考场检查也不过是隔着衣服搜身。

我还小,不怕暴露身份。

娘又抱着我道歉。

我无奈叹气。

古代女子生存不易,我不怪她。

毕竟谁都有私心。

二月初二这天,天气阴霾。

我抱着娘和爷爷给我准备的文房四宝、火炉子等东西,奔赴考场。

8

乌水县就那么大,我和姜勉不可避免地碰上。

他毕竟是男子,个子长得快些,尽管岁,但俨然身材修长,又因着方举人,在一众学子里很是众星捧月。

见着我,所有人露出意味不明的笑:

这小豆丁还真敢来呢。

他这般矮小,够得上案几吗?

哈哈哈哈哈。

我面无表情,眼皮子都不屑抬一下。

一群炮灰。

这时却有一道修长的身影插入我和他们中间,紧接着,清冽好听的男声道:

一群人这般欺辱个小孩子,也配叫读书人?真是比贩夫走卒还不如。

我默默抬头,对上个十岁左右少年张扬的眉眼。

哦,这个不是炮灰。

这是男二。

书中男主最大的竞争对手。

因为长得好看,做了探花郎,差点儿就许给了当朝最受宠爱的小公主。

可惜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少年替我解围,自是被这群人围攻。

你是谁,凭什么管我们的事?

我们怎么从未在乌水县见过你?

少年撇撇嘴,不屑道: 我随祖父在江南定居,祖籍在乌水县,这次是回来考试的。

这时锣鼓声响起,衙役叫着入场了,姜勉拦了几人,赶紧入了考场。

少年见我形单影只,主动邀我一起。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十分爽快地点头应下。

分完考号,考试很快便开始了。

拿到卷子的那刻,我便不可抑制地露出一抹笑。

9

县试结束后没过几天,方举人在茶楼设宴,邀请了不少文人喝茶赏花。

阿爷还没死心想让我拜方举人为师,因此也带着我去了。

却没想到姜勉身边站着的人,居然是我爹。

两相碰面,阿爷哪还有什么不明白,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警告我爹回去收拾他。

我爹好一番讨好,指着姜勉对阿爷道:

爹,不是我不愿带钰哥儿,勉哥儿也是我儿子,且考上童生是板上钉钉的事,我这不是为了给咱们姜家挣脸面吗?

话音刚落,姜勉不自觉地挺直背脊。

他如今才岁,自是没有后来那种宠辱不惊的气度,穿着上好的棉布长衫,目光骄傲得像个开屏的花孔雀。

阿爷气得捶了我爹一下,暗道: 怎么,你是觉得钰哥儿考不上童生?

我爹讪讪地瞧了我一眼,又迅速缩回目光:

我不是这个意思,钰哥儿不是还小吗,急不来,急不来。

阿爷冷哼了声。

这时方举人出场了,环视了周围一圈,随手点了几个也参加了县试的人,提问了几句。

别人作答时,他始终眉头微皱,瞧不出满不满意。

倒是最后轮到姜勉时,他认真听完,眉目刹那间舒展开了:

不错,你才岁,便有如此才学,若是不出意外,案首应当是你了。

话音刚落,席间一阵骚动,之前多有克制的姜勉,也不可抑制地露出微笑。

案首,也就是县试第一。

都知童生试分县试、府试和院试,若县试能拿案首,那后面两场考试都不会太差。

若运气好些,中个小三元,那不得了了,别说秀才,就是考举人,努努力也是能做到的。

这话传入我爹耳朵里,自是笑得合不拢嘴。

于是当天下午,他就喜滋滋地把姜勉和他的生母孙氏接回了姜家。

张嘴就是要抬孙氏为平妻,给姜勉一个嫡长子的身份。

10

饶是阿爷和我娘早有准备,都不免和我爹展开激烈争吵。

我爹态度很坚决,握着孙氏和姜勉的手,站在一起像是真正的一家三口。

勉哥儿才岁就能考中童生,还有可能是案首,日后也能轻而易举考上秀才甚至举人,这对姜家是多大的荣耀,我不可能丢下他们不管

我娘心如死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握着我娘的手,给予她力量,转头目光冷淡地问我爹:

你就这么确定,案首能是姜勉?

这可是方举人亲口说的

我爹十分笃定,饶是我阿爷竭力阻止,但奈何这事终归是大房的事,阿爷也不好对我爹的房中之事插手。

于是这段时日,我爹喜滋滋地准备娶妻事宜,而姜勉就这般在姜家住了下来。

放榜前一日,我路过花园,正巧碰上在大树底下乘凉看书的姜勉。

我面无表情地走过去,谁知他竟开口叫住我,张嘴便是:

钰哥儿,我知晓你对我颇有偏见,但不日我便要成为你兄长,我瞧你也有几分读书的天赋,没夫子教导可不行,若你不介意,我可以教导你。

他眸光清高,神色倨傲,仿佛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莫大的恩赐般。

我冷嗤了声,扫了眼他正在看的书,不屑道:

这本书一个月前我就学完了,你有时间不如操心下自己,你以为你娘真能顺利嫁进姜家?

姜勉一愣。

我不再说话,抬脚离开。

他看着我冷傲的背影,微微皱眉,半晌低声道: 不识好歹。

第二日,就是放榜日。

我娘被我爹气得病了好几日,但这日还是强撑着病体,起身要陪我一同去放榜。

她比我还紧张,收拾的时候一直在说:

钰哥儿别怕,就算没考中也无事,你还小,日后有得是机会,至于你爹那边,娘也决计不会让一个庶子骑到你头上。

我朝她笑了笑没说话。

因着我娘起得晚,又要梳妆打扮,自然是耽搁了些时间。

我们匆匆往外走时,正巧碰上同样去看榜的姜勉。

他身侧有我爹和孙氏陪同,三人喜气洋洋,俨然已经高中,我爹甚至还宽慰道:

别急,去晚些,人越多,咱们就越有面子。

我们两拨人马遇上,我和姜勉目光在空中交汇,我挑衅地扬了扬眉。

姜勉眸光隐晦,心中冷笑,想的是等他成绩一出,住进姜家,再来好好收拾我。

我们急匆匆地往外走。

然还未踏出家门,忽然听见外面一阵热闹的敲锣打鼓声由远及近。

11

这是衙役报喜的队伍。

乌水县不大,有个什么事全都知道了,因此衙役行至姜家门口时,身后已经跟了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刚进门就朝着姜勉恭喜。

方举人赫然在内,他身份尊贵,一出现自有人给他让道。

他抚着胡子走到姜勉面前,红光满面,笑道: 为师就知道你肯定行。

姜勉抿唇笑了笑,目光却得意地朝我望过来。

我朝他翻了个白眼。

我二人的互动落入其他人眼中,众人立马便窃窃私语开了,大都是夸姜勉前途无量,我爹有远见之类的,几乎没有人将我放在眼里。

我娘紧紧握着我的手,小声道: 你若不想听,寻个理由回房去,明年再考,娘相信你。

我抬头还没来得及说话。

便见那报喜的衙役,绕过我爹、姜勉和方举人众人,风风火火地走至我的面前,下一刻,将手中喜报唰一下展开。

大红色喜报和烫金色字体映衬着我的脸,案首后面跟着的姜钰两个字清晰可见。

堂前有一刹那的寂静。

紧接着,是孙氏不可抑制的尖叫声: 怎、怎么可能,案首怎么会是姜钰呢?

姜勉死死抿着唇,脸色微白,虽没说话,但眼中也是浓浓的不可置信。

阿爷顿时一个眼刀过去。

孙氏讪笑了声,赶忙找补道: 奴家的意思是,钰哥儿才六岁,就得了案首,会不会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衙役闻言,冷嗤了声,他此前就听闻过姜家大爷宠妾灭妻的事迹,有意想讨好我这个案首,说话便不客气起来。

案首的卷纸就张贴在县衙门口,若不信你们自己去瞧便是。

话音刚落,姜勉便拨开众人,匆匆朝着县衙而去,孙氏、我爹和方举人紧随其后。

虽案首不是姜勉,但到底是姜家人,吃瓜百姓们心态略一转变,就接受良好了这个事实,开始有条不紊地道贺,好听话一箩筐往外冒。

无外乎是什么神童,姜家要出个状元郎,日后飞黄腾达可别忘了乡亲云云。

阿爷和我娘从容不迫地应付着来宾,整个姜家一片和谐。

12

等我慢吞吞地抵达县衙门口时,那里已经乌泱泱围了一大群人。

有人激动地叫着我中啦,有人抱头痛哭埋怨自己,当然,更多的人在大声地讨论着什么,其间时不时有诸如太绝妙了此诗只应天上有的话传入我耳中。

姜勉站在榜单底下,眸色深沉。

一旁,方举人瞧完我的卷纸,抚手喟叹了声,道:

无论是文章还是诗词,他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案首,但你也不要气馁,第二也极为难得了。

姜勉自然知道。

可与案首相比,仍是天差地别。

他死死盯着压在他上面的那两个字,目光阴沉得恍若滴水。

若这人是别人也就罢了。

偏偏是姜钰,怎么能是姜钰?他明明才六岁啊世上真有比自己还天赋卓绝的人吗?

就在这时,县衙的大门打开,一名穿着湛蓝色丝绸长袍的男子走出来,他展开扇子,目光在底下扫视一圈,扬声问道: 谁是姜钰?

他声音不小,中气十足,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我下马车时,刚巧听到这话,抬眼看去,微微眯了眯眼。

这段时日县试,乌水县来了许多读书人,其中名声最盛的,就要属这人。

他叫顾澜之,祖父是四品节度使,如今在苏州一带辅佐刚上任的户部侍郎沈从宜肃清贪官。

因着是刚上位的女帝这一派的人,自然风光无限,许多人猜测等江南事宜定下后,顾家还能往上升一升官。

而顾澜之本人,则在去年就中了进士,但去年新旧皇帝交替,新皇又是女帝,朝中局势极为动荡,他不欲参与便辞官回了祖籍苏州,如今闲散烹茶赏花,看起来与世无争。

当然,这只是表面。

在原书里,他是姜勉的第三个老师,也是在姜勉成为权臣这条路上,给予了背景支持的人。

此人的野心,不在朝堂,而在庙宇。

他此刻口中高喊着我的名字,我心下一动,转了脚步朝他而去。

先生,我便是姜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